2)第258章 1983年,分家!【6000字】_重回1980当媒人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”了。

  当然,这是在家里正常死亡才有的待遇,如果是在外面遭遇横祸,这种死法是没有资格进阿祖公厅的。

  这大半夜的,闹得动静这么大,除非是睡得很死的人,要不然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。

  邓世荣被吵醒后,便知道走的是谁了,如果按辈分来说,对方是他的族侄,出生于清朝末年,今年已经83岁了,这两年身体一直不怎么好,这个时候走也是很正常的事情。

  知道怎么回事后,邓世荣便回去继续睡觉。

  生老病死,这是谁都没办法避免的事情,对于已经死过一次的邓世荣来说,他早就已经看开了。

  在六七十年代,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,丧事一切从简。

  不过,现在已经是1983年了,古老的丧葬规矩自然而然的又死灰复燃。

  首先是请师傅佬(道公班)“打蘸”,为死者超度亡魂,时间长短视丧家的财力而定,短者一夜或一日一夜,长者三日三夜或七日连宵。

  于是,接下来的三天三夜,整个那耶村都沉浸在那特殊的哀乐与哭声之中。

  至于死者出殡的时间,博白境域不同的公社有不同的规定,根据双旺境域的规矩,凡是喜事皆是上午,丧事皆是下午,也有些公社的规矩是相反的。

  三天后的下午,死者出殡,棺面铺盖红布,全家号哭。

  在抬棺抬出阿祖公厅后,孝子需要钻棺底三次,名曰“架桥”,道公念经引路,长孙(没有长孙也可以是其他晚辈亲属)捧灵牌,送殡的亲朋袖缠白布(有些地方缠黑布),撑挽联为前导,呜锣击钹,鸣放鞭炮,沿途撒纸钱。

  直系子孙则披麻戴孝,孝子手执孝杖扶棺而行,其余亲属随后护送。

  从阿祖公厅出殡,沿途要是经过谁家门口,那这一家就得放上一挂鞭炮。

  邓世荣家就在出殡的必经之路,他在出殡队伍经过的时候,也放了一挂鞭炮,然后目送送葬队伍离去,心中默念着这位族侄的名字,希望他此去能有机会再活一世,别再像这一世一样福没享到尽受苦了。

  ……

  坡心村。

  今天是农历十一月底,张振发一家正关起门来算账。

  大概十分钟左右,张守国统计出了这个月的利润,高兴的说道:“爸,妈,这个月,咱家的店赚了436块钱。”

  张振发听得眼中一亮,连忙追问道:“老大,你这个数目算清楚了没有?没算错吧?”

  张守国笑道:“爸,我算了两遍了,肯定不会错的。”

  张母喜气洋洋的说道:“太好了,比上个月又多赚了三十多块钱,这生意是越做越好了。”

  张大嫂和张二嫂脸上也挂满了笑容。

  虽然她们现在还没分家,这赚的钱都是进的二老口袋,但她们的公公婆婆受到小姑子的影响,每个月都会拿出一小部分的利润来给她们这两个做儿媳妇的私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